80後金融界媽媽義教理財 媽媽:讓兒童愈早學花錢減低犯錯成本
發布時間: 2019/08/29 15:07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2
前金融界媽媽Sarah,去年放棄高薪厚職,跟同樣從事風險管理師丈夫創辦理財教育平台,一來方便親身照顧兒子,並以自己專業在社區義教小朋友,他們已在各區舉辦超過30場免費工作坊,其工作坊會以互動方式,跟小朋友討論消費和價值,她認為每個家庭文化不同,故教育上沒有劃一標準,不過理財是關乎理性訣擇,小朋友都有個人想法。
教理財先教價值
Sarah是馬來西亞華僑,她謂因爸爸是生意人,笑言由爸爸身上學到東西會折舊。
以前小時候家裏裝修,爸爸會說不需要用太多錢做這件事,簡單便可,因那是自住物業,反而應儲錢去買資產。另外若要買車子,自用的話應用二手車,因買新車容易負債,車一落地已和購買的價格不一樣。
她謂爸爸讓她明白到,生活中的種種都是媒介,故在課程當中,她愛學生討論生活中的現象,包括商業市場策略背後的道理。
會跟小朋友討論廣告背後的商業策略;茶餐廳的價錢設計,例如點解加少少錢、便可以加杯飲品背後的目的;也試過邀請學生思想如何為生日派選擇最合乎用家價值角度的蛋糕。
滲入工作體驗
現時她在社區義教的課程,主要針對7至12歲,每次都會用互動活動及提問,教現實世界的商業策略。有一個環節是6款工作體會,她會讓學生體會不同工作的複雜度,當孩子達不到基本要求,便只取到最低工資。
工作是抽籤,不是他們選擇,即使他們不善長也要做。
為父母拆解迷思
Sarah回顧在過去舉辦的理財工作坊及講座中,不論是小學生或大學生,對理財都是一知半解。
我常問他們對信用卡、借貸的看法。有小學生會似是而非地答:信用卡半年才還一次錢,不用即刻付錢,很好呀!
小學生也不明白點解有最低還款額,作用為何?
但她最深刻是遇過有大專生想盡辦法去上房地產課程,課程是到外地學習,需要十多萬,他先要湊夠錢去上一個課程。其實學投資可以有許多方法,不一定要飛外國參加昂貴的投資課程。故她不諱言,在坊間的確較難找到純粹學習,又中立的理財知識,因此更感要從小開始培養小朋友理財知識和習慣。
她認為時代在進步之中,故大人是跟小朋友一起學習,包括大人需要向子女解釋最新式的支付形式。
至於有何方法教導兒童理財?她認為不少父母會出現謬誤,包括因怕小朋友跌錢或亂使錢,而不給小朋友零用錢或接觸錢,導致反效果。亦有父母完全代替子女作出選購決定,或叫子女將所有錢儲起。
她指兒童如略懂運算,已可給零用錢,因每次給予零用錢,就即給予他們一個學習機會。
兒童嘗試分配錢,即使使大左,犯錯成本也是好低。
以下是Sarah對父母的建議:
1.父母應給予零用錢,養成儲蓄習慣,讓他們明白「利息回報和錢生錢」的概念。若小朋友還沒有銀行戶口,父母可解釋甚麼是利息,並視乎家庭經濟環境,定期給予小朋友利息。
2.當小朋友升上小學五、六年級開始,讓子女策劃離島一日遊。由大人出一個預算,小朋友分配支出,通過這類小旅行,讓小朋友學習如何在有限資金下,達到自己目標。
免費兒童工作坊
日期:9月28日(2:30pm - 4:00pm)
地點:旺角花園街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室
對象:7-12 歲小朋友 (歡迎各位家長旁聽)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